数字加持国漫热,点燃博物馆游新引擎
□杨娱婷
这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电影,而是一次视觉与文化的深度交融,每一帧精雕细琢的画面都展现出国产动画的顶尖制作水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佳作,更是掀起一场传统文化的热潮。
在场景构建、角色与器物设计上,《哪吒之魔童闹海》堪称一场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最强辅助”结界兽以三星堆青铜器为灵感,其独特的造型,鲜活地重现了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魅力,引得观众对三星堆博物馆心驰神往。器物设计同样精妙,七色宝莲参照西汉博山炉,天元鼎融合商代龙纹扁足鼎与青铜器“敦”的特色,敖光的龙牙刀则串联起商至明清的兵器美学,开启大众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促使大众主动走进博物馆,怀着好奇与敬畏之心,近距离端详这些文物原型。场景搭建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炉火纯青,陈塘关以桂林山水为蓝本,勾勒出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玉虚宫复刻《瑞鹤图》的淡雅意境,宫殿鸱吻传承唐昭陵的古朴庄重,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景点与文物的强烈兴趣,为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添了一把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漫作品加入到巧用文物、传播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增强了国漫在全球文化市场的竞争力。《落凡尘》借鉴绣画、皮影戏重现寻星之旅,让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纺织、刺绣与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大鱼海棠》里的福建土楼元素,不仅让土楼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也让观众对传统建筑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古老的文物与现代观众紧密相连,丰富了动漫作品的文化内涵,更推动了博物馆游的火热发展,观众对动漫里的文化元素着迷,进而渴望在博物馆中探寻其根源,近距离接触文物真迹。这种跨领域的联动,在提升文化体验的同时,促进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全新路径。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也离不开AI技术加持。AI助力动画场景构建,快速生成细节丰富的奇幻山水与宏伟宫殿,大幅提升制作效率;在角色设计时,通过AI算法模拟不同表情、动作,使哪吒等角色更加灵动鲜活。未来,博物馆游也能积极引入AI技术,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借助AI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戴上设备就能穿越回古代,亲眼目睹文物诞生与使用场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置身官窑,见证瓷瓶在工匠手中出现,抑或是身处紫禁城,领略古代建筑榫卯技艺的神奇。AI语音导览还能根据观众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讲解,深入剖析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观众也能向AI助手提问,获取反馈和相关的知识拓展,提高参观效率和满意度。
这种借助AI实现的国漫与博物馆游的良性互动,构建起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古老的中华文化不再是约束于高阁之内的陈旧记忆,而是通过国漫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博物馆真实可触的文化体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相信未来,更多的创作者会在这条融合创新的道路上笃定探索,也将持续升温博物馆热,让文化的星火跨越国界,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