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干部何以应对“数字考官”?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省委决定将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当市场主体跑步进入数字空间,干部队伍如何实现从“工业思维”向“数字思维”迭代升级?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传统招商引资中,干部习惯用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作为“硬通货”。例如在浙江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园,商务局干部组成“数字政策翻译团”,将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术语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的“效益账本”。所以,干部的服务能力不再止步于政策传达,更需要构建数字素养,成为衔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转码器”。干部只有读懂数据流动的价值,看清产业互联网的脉络,才能真正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架桥铺路。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山东某工业园管委会的“数字沙盘”系统,实时呈现园区企业能耗、物流等12维数据。分管经济的副主任坦言:“过去走访企业靠腿勤,现在分析问题靠数据勤。”这标志着干部决策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订单波动可视化、供应链风险可量化的今天,仅凭个人经验已难以应对复杂经济态势。干部需要掌握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决策辅助等新技能,在“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中提升经济治理的精准度。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在深圳龙岗区“企业数字健康诊断”行动中,经促局干部带着技术团队上门为企业做数字化“体检”,提前6个月预警出口型企业海外仓风险。这种从“救火队员”到“保健医生”的角色转变,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干部作风的新内涵:既要低头解决现实问题,又要抬头看清技术演进趋势;既要有破解眼前困难的执行力,又要培养预见产业变革的洞察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数字经济的浪潮拍打的不只是企业的船舷,更在重塑干部队伍的航海能力。当东莞干部考录新增“数字素养”测评时,当杭州余杭区将“读懂产业互联网”纳入干部考核时,新时代的干部素质标准正在被重新定义。在“数字中国”的蓝图中,只有锻造一支既懂政府运行规律、又懂数字技术逻辑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才能让政策红利精准定位到市场主体,在转型大潮中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