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灯火照亮中华儿女“回家”的路
蒋新宇 中国网评论员
春节,这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每当寒冬渐去,春意初现,神州大地便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无论身处何地,中华儿女都会在这个特殊时刻回归传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对亲情的珍视、对未来的期盼。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中华大地上的远古居民相信,万物来源于天,人来源于祖先,在新年里祈祷祭祀,敬奉上天和祭拜祖先,受恩思报,不忘所自。同时,农耕文明中的四季轮回被视为生命的象征,而春节,便是迎接新生的仪式。从汉代起,春节被赋予更广泛的意义,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岁月流转,春节的形态发生了无数变化,但其核心从未改变——对家园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对未来的希冀。这种古老的精神内涵,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情感纽带。
在春节的氛围里,每一个传统习俗都散发出独特的温度。北方饺子、南方年糕,除夕守岁、初一拜年,贴春联、放鞭炮,这些习俗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细腻地连接在一起。年夜饭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团圆与美满。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凝聚的不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是亲情的流转。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深情祝福;春联,则在红纸墨香中蕴藏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许。
春节,是记忆中的炊烟袅袅,是大红灯笼的映照,是乡音里融化的乡愁。不管身处何地,只要年关将至,每一颗心都会因春节的召唤而动容。回家,是春节里最重要的仪式。无论是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邻里,春节都让国人在脚步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现代化的洪流中,春节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电子红包、线上拜年、云端庙会等新形式,已然成为春节的一部分。年轻一代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传统,让这个古老节日焕发新机。春节的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延续。它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开启。春节的意义超越了时间的界限,它是一种精神的永恒。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春节始终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在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节日里,国人用真挚的信仰,延续着流淌千年的文化血脉。
春节,如同一首久唱不衰的歌谣,悠悠地回荡在中华大地,也悄悄地融入了全球的文化语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一抹亮色。
传统文化不仅是祖先的遗产,更是当代生活的灵魂。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心怀春节,便不曾离开故乡。春节的灯火,照亮每一位中华儿女“回家”的路。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
【责任编辑: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