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准备年夜饭,端上最好的文博大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这个六朝博物馆限定的冰箱贴,特别受欢迎,‘南京最美落地窗’的秋景,片片红叶簌簌落下;那个微笑瓦当,也是‘明星款’,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春节假期,肯定是爆款……”春节假期临近,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和同事们在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做着最后的调整。在六朝博物馆,他们首先对文创产品怎么摆进行了讨论,“就像准备年夜饭,要把最好的都端上桌。”

春节8天长假即将到来,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的7家博物馆每天都开门迎客,准备了10余场展览、50余项近100场各具特色的社教活动。这样的“过年模式”,在十多年前,是大家从未想过的场景。虽然变得格外忙碌,但每个人都“忙并快乐着”。

“以前我们要主动去跟旅行社、学校、企事业单位沟通,邀请他们来参观。”在文博行业干了30多年,宋燕告诉记者,现在大众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博物馆信息,参观博物馆。参观人群也从团体转变为家庭式的亲子游、年轻人组团游等。“每年我们场馆的观众数量都在递增,‘博物馆热’就是大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2024年,江苏“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总数约1.4亿,位列全国第一。南京的各家博物馆观众量超过4800万,位列全省第一。

面对“泼天的流量”,怎么接?春节时逢寒假,学生是博物馆的主要客源。从六朝博物馆文创店出来,宋燕和同事们围桌而坐。“我们这个‘寻蛇踪·拓蛇纳福’活动可以带着孩子寻找‘蛇’的相关文物、收集灵蛇印章、阅读分享蛇的故事和传说,最后还可以在画像砖上拓印出精美的蛇形拓片……”来自各家博物馆社教条线的工作人员,展示各种社教模式,讨论社教课程如何创新。

“你好,能帮我们在这儿拍张合影吗?”“你可以站在这儿,拍背影,也很有文艺范儿……”来到六朝博物馆3楼,“最美落地窗”前,志愿者正在帮游客合影。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宋燕讲述了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故事、“最美落地窗”的走红故事、小小讲解员的志愿故事。“这扇落地窗不仅是观赏风景、拍照打卡的地方,还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宋燕说。

“瞻园的蜡梅开了,‘四大神兽’又出大片啦;第三届小青莲讲解比赛,小选手们轮番精彩展示;馆里新展上了……”每天早上打开南京市博物总馆微信工作群,宋燕都会看到各个博物馆工作人员上传的游客观展,以及精彩的活动照片。“观众越来越多,服务更要跟上。”宋燕说,博物馆工作人员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认真策划精品展览,研发生动活泼、底蕴丰富的社教研学活动,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以更加贴近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印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肌体中的“南京基因”,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增添光彩。

【记者手记】

“博物馆之城”魅力足

“爆款”文物、“破圈”展览、“打卡”遗址……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一场展奔赴一座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尽情释放。南京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新的展陈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一段历史,每一场展览都传递着文化的温度,每一处遗址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