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中外名曲响彻神秘美丽双河洞

多彩贵州网讯 在贵州绥阳的秘境之中,有这样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洞穴——双河洞,拥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头衔的它,变成了一座古老与现代相融合的“音乐厅”。9月13日这里举办了一场多彩贵州·别有洞听中外名曲音乐会,为音乐爱好者呈上了一场绝妙的视听盛宴。

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柴永兴,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牟崇兴,市文联副主席张强,贵州大学波罗的海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音乐学院副院长宋扬,贵州省音协副主席杨乾江,绥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江继义应邀出席。

初入洞中,如夜幕降临,双河洞内似华灯初上,“音乐厅”显得格外璀璨。下午不到三点,观众们有序进入“洞穴大厅”,期待已久的听众或低声交谈,或翻阅节目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伴随着观众的目光注视,四名古筝演奏者与一名鼓手走上舞台,他们带来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蓝》。演奏者的双手在筝弦间跳跃、滑动,韵味悠长,配合着声声鼓点,叩击着人们的心弦,全场顿时安静下来。象征着包容与神秘的一抹“深邃蓝”,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听者在这溶洞之中沉浸,感受着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这里的环境很独特,它是一个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好像天然形成了一个音乐厅,感受特别不同。我们还可以近距离地去欣赏音乐家们的表演,拉近了我们观众与音乐家的距离。并且这个节目形式也很多,不仅有传统的乐器,还有很多西洋乐器,就觉得非常丰富,这是一场非常优美的视听盛宴。”在听说绥阳将开展洞穴音乐会后,来自贵阳的曾静娴专程赶来感受现场的气氛。

接下来,展现16世纪巴洛克音乐精髓的《D大调协奏曲》二、三乐章,法国歌剧《拉克美》中的经典片段《花之二重奏》,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著名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10余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名曲在演奏者的演绎下,如清泉般流淌,又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观众们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或打开手机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柔情与力量的世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们是从北京过来旅游的,领略一下这边美好的风光,来到这儿之后又恰好听到了非常好听的音乐会,确实引人入胜,今天来了,我值了!”来自北京的刘集霞大爷连连称赞道。

数百万年间,时光流转,山水运动,在贵州北部的遵义市绥阳县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溶洞群之一——双河溶洞群。洞内结构复杂,水洞、旱洞并存,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被称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常年吸引无数游客、学生、探洞爱好者前来旅游、研学、探险。

在音乐会的尾声,由歌剧之王威尔第创作的男女生二重唱《得救了,实在可喜》精彩上演,歌曲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两名歌手并没有手持话筒,配合着另一名演奏者的钢琴弹奏,在他们深情地演绎之下,他们的声音仿佛一道光芒穿透黑暗,在天然的溶洞音响下带来无尽的温暖与慰藉,全场掌声不断。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这种特殊的语言能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音乐的起伏能感染大家,再加上天然溶洞的这种共鸣和回响,让大家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情感的传递。”来自贵州大学的双簧管老师陈睿明说道,身处洞穴演出与聆听的感慨万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节目返场时,全体演职人员合奏《我的祖国》,现场观众纷纷起立合唱,在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以音乐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多彩贵州·别有洞听中外名曲音乐会为“到人民中去”贵州省文联2024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之一,本次音乐会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贵州省文化馆、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遵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绥阳县委宣传部共同承办。来自贵州省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青年演奏家组成了文艺名家志愿者队伍,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在双河洞这个充满诗意和奇幻的地方,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音乐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立足丰富的“洞穴”资源,把“溶洞”与“音乐”巧妙结合,绥阳县以双河溶洞群水洞外广场、清溪峡核心景区游船为主要演出地,设置“天坑”“海市蜃楼”“地下梯田”等不同的演出点位,围绕老经典、新国风、交响乐等演出主题,融入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少数民族音乐,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溶洞+音乐会”演出舞台新场景,让观众体验古老溶洞与现代音乐的混搭玩法,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洞穴经济”创新之路。目前,绥阳县已连续两年举办“多彩贵州·别有洞听”音乐周,累计接待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6.41万元。(潘娅 徐进)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