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们陆续回杭开工 杭州“小哥村”又忙起来了
“这两天,社区热闹了许多,‘小哥’们已经陆续回来了。”五联社区工作人员陈聪说。
杭州城西的五联社区,因为地理位置较好,房租便宜,成为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杭第一站”。仅五联东、西苑两个小区,就居住着2000多名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京东、顺丰、德邦等5家品牌物流企业的城西分部都设在这里。正是这个原因,五联社区被称为杭州“小哥村”。
沿着文三西路向西,刚过竞舟路,就能看到五联东苑,电瓶车整齐成排,遇到的“小哥”们都步履匆忙。
路旁的炒货店里,“沙沙”的翻炒声和瓜子香气一起传出,对面是一个快递驿站。这是一家“夫妻店”——老公叫刘庆,老婆叫邵媛媛。快递驿站的货架上,包裹堆得满满当当,取快递、寄快递的人来往不绝,有人拉着拖车,有人带着小孩。
目前,五联东、西苑一共有9个快递驿站,刘庆是第一个在五联设立快递驿站的人。
第一批住进“小哥村”的人
在五联东苑看到刘庆时,他正骑着三轮车回到快递驿站。
“来啦?”他远远地跟我打招呼,一边招呼我进去坐,一边说,“这几天的快递多,得抓紧派送。”
他原本打算正月初三就回杭州复工了,难得抽空回老家陪家人,就多待了几天,请朋友在驿站帮两天忙,正月初七才回杭州。
驿站里,货架上的包裹被整理得井然有序。邵媛媛在前台揽件、打包、贴牌,刘庆停下车后,大跨了几步,赶忙上前帮忙。夫妻搭档,活儿干得利索。
“我们俩啊,每天都要忙着收快递、发快递,是最早一批在五联东苑经营快递点的。”刘庆一边忙着贴牌,一边转头对我说,“这两天几乎都忙到了凌晨。”
电商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催生了新兴业态,成就了许多人的梦想。
刘庆说,他是千万“新杭州人”里最普通的一个,“只是赶上了电商发展的好时候”。
打造“新电商之都”
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重要发源地之一,2008年便头顶“中国电商之都”的称号。前不久,杭州发布《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打造新电商之都行动”在列,明确将大力支持新电商发展,构建全要素保障体系,支持新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新电商之都,需要新电商高端人才、头部主播团队,也离不开快递“小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领域涌现出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从业者人数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杭州的新就业群体总数达86.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1%。
“小哥”们愿意扎根杭州,杭州也为他们建设了一个“友好城市”。
2021年,杭州成立浙江首个“小哥学院”,让“小哥”们免费在杭州上大学;2024年,“杭州小哥码”上线,集身份验证、出行管理、小区通行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亮码送单”,可为外卖骑手每单省时5-6分钟、每月增收500多元;2025年,杭州又定下了“全力建设‘小哥友好城市’”的任务。
在刘庆成为“刘老板”的那一年,五联东苑的“小哥”人数达到了高峰期。往后的几年,随着杭州电商平台与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哥”们陆续带着家乡的兄弟,扎根“小哥村”。
这两年,五联社区已经形成了以东苑和西苑共9个快递驿站为主,部分临时快递点为辅的“快递生活圈”,步行700米到地铁站,嵊州、台州、沙县各地的特色小吃店和面馆,一应俱全。
争取早点把儿子带到杭州
看着货架上堆得满满的包裹,刘庆想着,“忙点好,抓住好机会,多挣点。踏实干几年,争取早点把两个孩子也带到杭州。”
刘庆有两个儿子,大的5岁,小的3岁,都在老家。老大的小名就叫“十一”,在“双11”生的。
在杭州打拼,即便再忙,夫妻俩也会每天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一般都在傍晚不太忙的时候,一家人聊上5分钟。
“干快递,基本上都是全年无休的。”邵媛媛说,节假日最忙,早上8点多就要揽件入库,编号,发短信通知客户取货,一直到晚上9点后才能慢下来。杭州中心、杭州大厦、武林银泰,杭州处处繁华,这几个商场,邵媛媛一个都没去逛过。
“我想找个人来帮忙打理,让她轻松一点,时间空出来了,也出去逛逛。她不放心啊,也舍不得花钱。”刘庆有些愧疚,“回想过去这些年,还真挺对不住她的。”
邵媛媛听了这句话,反而笑了起来:“我们俩是高中同学,认识好多年了,看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不容易的。”
去年春节,刘庆给她买了一条玉石吊坠。那是邵媛媛记得的少有的“浪漫的事”了。
刘庆最期待晚上9点后的“小日子”,老婆会叫一份肉圆子、虾滑,煮个电火锅。
“那才是生活啊。”他笑着说,“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空下来,两个人一起吃点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