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请收起你的穷大方
节日是一时的,
但日子是一生的。
01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过年了。
过年,对于大多数中年人来说,
大概是既期待又害怕面对。
收红包的人变成发红包的人,
要承担起走亲戚送礼的责任,
还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短短几天,掏空身体,
又掏空了钱包。
人到中年,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节日是一时的,
但日子却是一生的。
这个春节,
请你一定收起那些不必要的大方。
既是享受别样的幸福,
也为来年做好铺垫。
02
消费的重担,量力而为
以前有一首歌: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唱出了无数思乡人的心声。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
没钱,恐怕过不好年。
特别是常年在外的中年人,
一年没回去了,
怎样才算好好表现自己,
当然就得靠物质来证明。
先是高档海鲜酒水采购一批,
再给父母带点保健品和大衣,
给家里添置几件电器。
还有各种孝敬长辈的红包,
给孩子们的压岁钱,
散出去的红包和礼品。
在过年前后半个月时间里,
花钱基本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有个朋友前几天才跟我感慨,
“一想到要过年就焦虑。
平时省吃俭用,
买个菜都要多跑两家对比价格,
一到过年样样都免不了花钱。
路费、红包、年货、新衣,
没有一两个月的工资,
真的扛不住。”
过个春节,
多少人辛辛苦苦攒一年的积蓄,
短短一周被挥霍大半。
有的甚至年没过完,
信用卡就刷完了,
只能东挪西凑的。
也难怪老话里说: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年纪越大,
对这句话感触就越深。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不过年不知道赚钱难。
越往后的日子里,
我们能赚的越来越少,
但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父母渐渐老去,
孩子渐渐长大,
还有房贷、车贷不等人。
所以,该省省,该花花。
人到中年,前方无人引路,
身后无人托底。
哪怕是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
也没有必要到处充大方,
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未来日子方可安稳。
03
无谓的面子,别太介意
中国人普遍爱面子。
林语堂就曾说: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
还可以丢,可以赏,
可以争,可以留,
有时候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尤其是过年返乡,
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
闲谈中看似关心,
却暗含玄机的对话。
“现在做什么工作啊?工资高吗?”
“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啊,
还不如回来考编制,
我儿子今年考到了xx单位,
清闲得很……”
“准备买房了吗?”
“我侄子买了xx的学区房,
小孩上学方便,
一年中只有过年,
才有机会难得凑齐。
于是不少人,
也格外期待和珍惜这场回乡小聚,
早早就攒好了局。
一位读者说,以前最忙的时候,
他一天要赶三场活动,
和许久不见老同学吃饭喝酒。
但这几年,
聚会上却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了。
“刚开始,
大家聚在一起还会追忆旧日时光,
聊聊过去一年的变化。
但随着彼此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这种氛围也慢慢消失了。
你跟他聊感情,他跟你谈生意,
你跟他说生活,他跟你聊房子。
有几个在重点机关单位工作同学,
更是成为聚会上最热门的对象,
被大家围在中间大声说话。
整个聚会过程中,
自然还离不开喝酒助兴。
一整晚下来,
全是劝酒声和玻璃杯的碰撞声,
每个人都面红耳赤,眼神涣散。
看似热闹却又物是人非,
去了纯粹是一场内耗,
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
其实过年聚会,联络感情,
本是一件好事。
可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发现,
现在的聚会早就变了味道,
多的是虚伪的客套和利益交换。
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些无意义的酒局,
迎合别人过年的氛围,
不如把节省出来的时间,
用来陪伴家人。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怕的不仅是开销如流水,
更怕父母垂垂老矣,
往后的某一个春节家人不再团圆。
在外打拼了一整年的我们,
难得有空闲,
就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家人。
一家子围坐一起,
吃顿饭、说会话。
所念之人在眼前,
烟火中守候彼此,
才是人间幸福。
05
他人的求助,不必勉强
陈铭在综艺节目《奇葩说》里,
提起家里的一些过往。
陈铭的父亲出身农村,
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警察,
在城市安家落业。
于是,经常有老家的亲戚,
找上门来求帮忙,
有的想让安排工作户口,
有的借钱盖房子,
有的要求求介绍对象的……
一开始,父亲总是尽量相帮,
但没想到上门的亲戚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理直气壮。
甚至大过年招呼都不打,
就跑家里吃饭,
不帮忙就不走,
扰得全家人痛苦不堪。
后来一次,父亲喝醉了酒,
借着酒劲爆发:
“以后别认我这个亲戚了……”
自此,
家里才终于过上了清静的日子。
自古以来,
中国都是“人情社会”“关系社会”。
很多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
找关系、疏通人脉。
过年的时候尤其厉害。
只要你稍微过得好一点,
那就避免不了被人登门拜访,
托关系办事。
年轻的时候,
面对他人的求取,
我们总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只能勉强应承。
可是人到中年,
每天一睁眼,
就是迎面而来的压力和焦虑。
面对他人的求助,
实在不必过于大方。
亲戚朋友遇到难事,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则帮;
但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需要动用他人关系的,
大可不必逞强。
俗话说:
“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事情办得好了,
别人未必会领会你的恩情,
事情办不好了,
透支了自己的人脉不说,
反而会引来抱怨。
人生到了半坡,
生活已是不易。
与其操心别人的生活,
不如先关心自己的当下,
才是中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06
年轻时我们过年,
过的是热闹,
过的是形式,
过的是流程。
等到了一定年纪,
历经岁月的洗礼,渐渐明白:
吃清淡食物,
过朴素生活,
与亲人围炉夜话,
对未来有所期待,
这样的日子就是富足的日子。
正如汪曾祺所言:
年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我想,年首先是精神……
在过年的日子里,
生活被理想化了,
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它们凝聚了人们对生活、
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
所以这个新年,
不妨收起你的大方,
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顾好自己,陪伴家人,
感受最浓的年味,
品味最深的幸福。
新年将至,祝愿各位朋友:
阖家团圆,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