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道堰镇市民下水救援溺水者
“有人落水了!”8月7日15时30分左右,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矮子茶园附近的徐堰河河道边,有人大喊道。
闻讯赶来的市民看见河中有位男子被困在河梗下方回水漩涡中,他紧抓着身上救生衣和游泳圈,在急流中上下翻腾,难以脱身。目击市民说,“这位男子在徐堰河上游游玩时不慎被流水卷走,随水流一路漂流向下而身陷险境。”
危急关头,岸边两名热心市民跳入河中,尝试接近溺水男子,想要将他脱离险境。然而,由于坝体的落差造成水流湍急,河水不断往河梗下方卷,两位市民多次尝试却始终无法靠近男子。
执法人员正在想方法传递救生圈
就在同一时刻,正在河边进行安全巡逻的5名三道堰镇综合执法协调办执法队员也加入了救援。他们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有的队员解绑岸边常备的救生圈、绳子和应急竹竿,准备下水,另一些队员则在现场维持秩序,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我们首先将绳子绑住救生圈,然后抛向溺水者。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角度,想让游泳圈快点落在他能抓住的地方。”执法队员马韬说道。水流在坝体高度差的影响下,上下翻腾,人一旦卷入,就像在滚筒洗衣机里一样,难以脱身。多套一个游泳圈可以增加溺水者的浮力和稳定性,减少呛水,保持体力。
扔出救生圈后,马韬和同事又用绳子绑住竹竿,递给下水救人的两名市民,希望借助竹竿将溺水者拖出漩涡。
热心市民手拿竹竿展开救援
“第一次,我们用了一根5米长的竹竿,但长度不够,溺水者够不到,竹竿也因为水流过急被冲断了。”下水救援的市民邱先生回忆道。第一次救援无果后,执法队员立刻找来了一根9米长的竹竿,这次溺水者成功抓住了竹竿,但水流依旧湍急,阻力很大。此时,第三位市民果断跳下河,协助拉住竹竿,最终将溺水者成功救上岸。“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不到20分钟,溺水者转危为安,仅有轻微擦伤。”救援人员说道。
参与下水救援的三位市民分别是:三道堰镇的环卫工人邱先生、村民和游客。事发时,邱先生正在河道边进行日常打扫工作。他回忆道,“看到有人溺水,我没有多想,也没觉得害怕,脱下衣物就跳下河去救人了。”救援成功后,溺水者有些体力不支,救援人员在水中陪他休息了一会儿,随后一起慢慢上岸。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参与救援的执法队员介绍道,每天8时30分至19时,每半小时,执法队员都会在三道堰镇的徐堰河青塔湿地、柏条河惠里段等重点河段和危险水域巡逻。同时,河流沿岸还投放了30个救生圈、20条救生绳和10个应急竹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溺水者成功获救
溺水者感激地表示,“他们在我最危急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跳下河来救我,真的很让我感动,我会一直记住这份情,感谢大家。”
三道堰镇综合执法协调办提醒,天气炎热,河道边踩水的市民逐渐增多,为减少意外溺水事故的发生,广大市民要做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去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如遇到溺水情况,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尽量放松身体,仰卧于水面,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同时利用附近的漂浮物保存体力,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