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重拾年味,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2024 春节年轻人社媒趋势洞察报告》揭示,18~35岁的年轻人已成为龙年春节的决策主力。他们打破了“年味越来越淡”的固有观念,掀起了春节仪式感新潮。年轻人在掌握更多“春节话语权”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各地在深入挖掘并传承春节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年味正在创新中焕发新生,以更加醇厚、更加多元的姿态强势回归,绽放出别样的新春光彩。
新华社发布的春节假期“非遗游”数据显示,进入 2025 年以来,“非遗”、“非遗体验”、“非遗手工” 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 “非遗手工” 搜索量增长率高达 321%。陕西作为文旅资源和非遗体验大省,春节文化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订单量增速近100%,西安首个“非遗版”春节活动更是火爆全城,热度持续攀升。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
要重拾年味,守护传统文化的根脉至关重要。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可替代。河南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开封的“铁花秀”以其独特的火花飞舞和古老技艺,成为春节庙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2025年元旦,这一技艺更是首次跨越国界,展示了其艺术魅力。同时,当地还组织民众亲手制作糖人、剪纸、捏泥人等传统工艺品,让人们亲身感受到年俗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高达4.74亿,总消费高达6326.87亿元,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约6.69亿。这样的坚守与传承,让春节成为一场文化记忆的深刻复兴,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春节也更具仪式感。
传承不等于固守传统,创新才是春节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的关键。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的到来,浙江在传承与创新上做出了积极尝试。预计到2025年,中国文创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杭州的非遗文创店中,设计师们将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精美绝伦的手工挂件和摆件,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喜爱。同时,义乌的“新中式”服饰和饰品,如京剧脸谱挂件、平安扣、意锁配饰等,以时尚方式传递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年味注入新的活力。
增强参与感也是唤醒春节仪式感的重要方式。四川成都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成功唤醒人们对春节的情感记忆。当地推出的“传统年俗体验游”,鼓励家庭参与写春联、包饺子、舞龙灯等项目,让市民游客感受浓浓年味。同时,成都还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春节庙会”,让无法返乡的人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家乡的热闹氛围。线上线下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年味触达更多人心中。
春节的年味是传统与时代的交融。河南的“铁花秀”、浙江的非遗文创产品、四川的线上庙会,都证明了传承与创新是让年味更醇厚的关键。让我们在传承中焕发新意,在创新中找回年味的初心,共同营造一场温情厚重、充满新春光彩的文化盛宴。让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的节日,在新时代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爱玲(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