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前调解”助企业恢复生机 河西法院审理新能源汽车行业“执转破”案件

当前,新能源汽车凭借零排放、低能耗等优势,正逐步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法治保障不可或缺。记者从河西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理了多起“执转破”案件,都是关于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债权债务纠纷。法官通过组织调解,成功化解多年矛盾,为企业良性发展注入新动力。

A、B、C三家公司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企业,D公司自2019年开始为其提供配件,形成买卖合同关系。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三家公司没有及时给付货款。虽然D公司通过诉讼、强制执行等方式主张了权利,但均因对方“无可供执行财产”而没有换来真金白银。后D公司申请“执转破”,案件由河西法院审查。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蔡常余并没有一“破”了之,而是深入了解案件原委及企业发展状况。原来,三家企业为关联公司,已深耕汽车行业多年,有良好的经验积累和行业资源。目前债务无法清偿的主要原因,系上游企业破产重组,导致其不能及时回款。其自身也在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方式自救,且很有诚意解决债务问题。但是,如果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企业的机器设备就只能按照废旧材料价格处理,损失更大。

法官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后认为,涉案企业具有挽救价值和偿债可能性。于是,本着“多救治、少清算”的原则,在破产听证会期间,法官与D公司充分沟通,了解诉求,释明风险。最终,D公司做出部分让免,A、B、C三家公司当庭履行还款义务,D公司撤回破产申请。该系列案件不仅从实质上化解了矛盾,也避免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可能引发的更多问题。

法官介绍,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朝阳产业”,通过“破前调解”实现“放水养鱼”,帮助有潜力的企业盘活资产,恢复生机,不仅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