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富美”,为宁而来

招引“逐绿”、产业“添绿”、发展“扩绿”,南京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打开投资新空间

“绿富美”,为宁而来

位于南京经开区的LG新能源厂区。受访者供图

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 受访者供图

日前,江宁经济开发区无线谷低碳智慧园区微电网投运,屋顶建设的光伏可将电能存储到位于户外的储能柜中。 通讯员 王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先声药业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受访者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王健通讯员张军

10月22日,第三届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来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之一,霍尼韦尔把南京作为其在华布局的重要城市。大会举办前一天,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韦思成一行到访南京,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愿景。今年5月、6月,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伟茂曾分别来访。不到半年时间,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已“三顾”南京。

招引“逐绿”、产业“添绿”、发展“扩绿”,近年来南京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打开投资新空间,一批“绿富美”为宁而来——

与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同一天,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落地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的时代电服完成注册,迎来“南京时代”。6月21日,宁德时代刚刚在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与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立下“携手共建‘零碳城市’”之约。

也是在6月21日,在中信集团支持下,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园。产业园聚焦“双碳”战略,围绕新材料主导产业,让金属、特种功能、氢能与储能材料等行业共绘绿色发展同心“园”。

同样在近些年,西门子在南京布局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LG新能源在南京打造千亿级绿色工业基地,中国石化在南京成立全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宁设立中国首个分支机构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引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标准建设……

产业招引,“只此青绿”;高质量发展,“绿”能澎湃。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用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ESG概念已成为评估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新维度。2023年,南京发布《ESG可持续投资研究报告》,成为全球第三个、中国首个发布ESG报告的城市。全市上下正在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汇聚绿色产业资源,加快打造中国ESG投资先锋城市。

汇聚投资合力,建起绿色“同心园”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谋篇布局,关键在因地制宜。细数南京绿色“家底”——

中国四大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全国唯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界面,同时是全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大院大所云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率先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南工大、南理工等专业型高校均设置了绿色低碳相关类别专业……抢先在绿色产业领域招引发力,彰显的正是南京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

10月21日,由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嘉环碳智数智化平台项目签约落地。项目公司以零碳园区综合管理平台为建设主体,集成“一大脑六体系”共建园区管理“一张图”,为园区零碳管理、智慧运营和综合服务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2022年,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签订协议,以鼓楼区为核心,共建“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以此为契机,由鼓楼区与南京大学共建的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鼓楼高新区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人才团队共建的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相继成立。

此外,德龙汇能、顶晶融合、中煤能源等一批绿色能源龙头企业先后扎根“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国家能源、中核汇能、华能江苏等企业也同步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研发与交易……

在这里,先后落地“双碳”产业项目80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00亿元,探索形成了集高端智库、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央企对接招引服务工作,发挥其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优势,为南京绿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江北新区,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内生机勃勃。4个月前,这里见证央企与地方互补优势、围绕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发力的决心。

今年6月,在中信集团支持下,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开园,7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涉及高端型材、高端智造、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

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文武表示,中信将全力支持参与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入驻,并充分发挥集团产融并举综合优势,积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服务,助力园区聚合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在麒麟科创园,中国能谷(启动区)项目产业先行区——智链生态服务区基本建成。

2021年12月,南京市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共建中国能谷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通过资源共享、基础共建、资本共融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产业先行区将围绕能源安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构筑集研发、孵化、资本、转化为一体的完整科创链条,实现能源科技新突破。

央企招引,让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为宁而来,一批“央地合作”项目在南京落地生根,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谋突破。

创新开发模式,打造转型“动力源”

在江宁区湖熟街道尚桥社区陡门口村,可见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农家、厂房屋顶整齐排列,向阳而立。这些光伏板是“光储直柔”微电网,由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与湖熟街道政企联动引入,将清洁能源改造与创新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一体推进。

在南京,绿色低碳不仅是民用建筑的底色,也是产业发展的亮色。

在位于南京经开区的LG新能源南京三家工厂内,电池废弃物有了新去处。企业将经过金属提炼得到的金属盐类物质,加工成电池生产需要用的原材料三元前驱体。“阳极活性物质,将继续回到我们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生产线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把材料‘吃干榨净’。”

如果从天空俯瞰这片厂区,工厂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非常显眼。其产生的光伏电源与应急发电机的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构成整个厂区的供配电系统,年总发电量为3527万千瓦时。

“绿”房子、“绿”工厂,一系列改造资金投入不小,由谁来投资和建设?

焦炉烟气治理上首创“小苏打”脱硫工艺,建成4座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全封闭、环保、智能化的料棚,建设了24个“煤筒仓”、39个“焦炭仓”,对所有皮带通廊进行封闭改造……“十三五”以来,南钢累计投入超过130亿元用于环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

在企业看来,参与绿色投资,是投资未来的长远发展之举。

强化支撑服务,抓牢投资“方向盘”

在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发展等背景下,“以资本为动力”的拼资源、拼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高代价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引入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引入配套资金,推动本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新趋势。

ESG报告,被称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一份成绩优异的ESG报告,不仅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身份证”,也是其迈向高层次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2023年南京率先将践行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打造中国ESG投资先锋城市。同年,南京发布《ESG可持续投资研究报告》,成为全球第三个、中国首个发布ESG报告的城市,展示了南京在绿色发展资源、转型产业机会和绿色产业承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南京ESG资源环境在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列全国前三,57%本地上市企业ESG评级处于AA—BBB级,列长三角城市群第二。

城市的ESG表现意味着什么?

今年6月,国际权威指数公司MSCI(明晟)公布了最新的ESG评级结果,先声药业ESG评级上调至A级。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近几年南京市的“双碳”布局,同时结合自身的企业战略,先声药业得以在近几年的ESG评级中获得持续提升。

绿色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打造环境是第一步,抓住重点、强化服务尤为重要。

南京的政产学研金各界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合作打造“南京·ESG投资”品牌,已举办10期系列活动。去年9月,在商务部主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投洽会主论坛高峰对话环节,“南京ESG投资”被作为地方优秀实践案例向全球嘉宾展示,彰显了国内ESG投资发展先锋城市的影响力。

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投促系统将全力为南京绿色项目招引做好全面服务,致力于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赋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投资环境。

放眼今日南京,“绿”意盎然。